炒股就看
发行端的“失宠”是年内债基回调行情的缩影。据Wind数据统计,纳入统计的近2400余只纯债基金中(仅统计初始份额),共有1861只基金年内遭遇净值回撤,占比高达77.6%。
展望后市,有公募认为,受到债市波动的影响,债基的净值在短期的确可能出现回撤并且亏钱,但债券本身是生息的,具备“固定收益”的特质,只要没有出现“
年内首现基金发行失败
从募集期来看,该基金自2024年11月29日起进入募集期,并计划于2025年2月28日结束,但3个月募集期满仍未达到规模标准。
权益类板块的回暖是债基“失宠”的核心因素,广发基金表示,债券是典型的避险资产,大家不想承担较大风险时,通常会偏好买入债券资产,而风险偏好提升时相反,债券就不再是“香饽饽”了。
广发基金解释称,在近期科技行情带动权益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下,一些投资者或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,将部分债券持仓转换为权益类资产,这种资金迁徙也会造成债市的阶段性“失血”,出现一定的股债跷跷板效应。
“上周民营企业座谈会成功落地提振了市场情绪,叠加1月社融数据超市场预期,金融数据迎来开门红,基本面整体向好。所以,在最近股市回暖、微观信心修复以及社融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下,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,对债市情绪也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。”广发基金表示。
债基面临回撤
1月以来,债市的资金面持续转紧,债市收益率上行以短端为主,曲线极度平坦;截至1月末,中长期纯债利率基金久期中位数(ma10)达到4.43年的历史最高位,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倒挂,因此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票息的情况下,市场脆弱性增加。
广发基金表示,从资金面上看,流动性趋紧或是本轮债市调整的核心原因。按照惯例,春节后资金面一般会偏宽松。但今年春节以来,或是出于防止资金空转和利率快速下行的考虑,资金面并未如期转松。一方面,央行维持资金相对紧平衡,2月5日至今连续三周净回笼资金。另一方面,2024年底存款自律协定出台后,银行同业存款减少,负债端压力加大,也导致了流动性收紧。
国泰基金也认为,近期债市的波动是正常调整,更多属于对前期偏离合理区间的一轮自发纠偏。看似突然,其实早已埋下伏笔。市场过度定价货币宽松,2024年债券超级牛市导致收益率下行空间被透支,短期内出现调整波动也是情理之中。
华北某公募基金表示,受到债市波动的影响,债基的净值在短期的确可能出现回撤并且亏钱,但债券本身是生息的,具备“固定收益”的特质,只要没有出现“爆雷”的情况,随着持有债券的逐步到期兑付,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短期净值下跌也有望得以复原。
后市仍有机会
“对于长债而言,长债缺乏有效做空力量,或维持窄幅震荡。尽管目前债市利率向下突破存在阻力,但利率向上也面临配置力量压制,长端利率可能并无明显上行风险,而近期长端的调整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买入的机会,仍可关注超长债的配置价值。”博时基金表示。
华夏基金认为,尽管债券的资本利得可能会上下波动,但票息收入细水长流,可以“熨平”债市一时的波动。从实绩来看,债基的“填坑”能力了得,在市场震荡之后,净值回撤的“坑”往往较快速地被填平。
汇添富基金认为,面对债市的短期震荡,在回撤时逢低买入,摊薄持有成本也是较好的选择。由于债基的基本面依然坚实,汇添富认为在调整过程中或可以逐步加仓。对于信用类债券,配置力量下利差压缩行情仍将持续,或可坚持底仓配置。
责任编辑:凌辰